信息门户 |  设为首页  |  加入收藏  
当前位置: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媒体报道 > 正文

《钱江晚报》:我是生命最后一站的“列车员”

来源:    作者:   时间:2021-10-14   人气:

在“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”

走近杭州“安宁疗护”的社工们:

我是生命最后一站

“列车员”

本报记者 盛锐 见习记者 潘璐

电影《遗愿清单》里有这样一句台词:生和死,是永远无法沟通的两个世界。所以,这个由生到死的过程,才显得那么意义重大。

有那么一群人,他们的工作就是帮助走向生命终点的老人们,让生命的告别从痛苦的煎熬走向温暖与自我和解。他们会陪伴着老人,会跟他们聊聊天:女儿小时候发生过什么趣事?还记得你同事的样子吗?

他们好像就是送老人生命最后一站的“列车员”。

每年10月的第二个周六是“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”。安宁疗护,也是“临终关怀”更为温和的专业说法。10月12日,钱江晚报记者走进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,去看看这些“列车员”。

刘佳今年21岁,还是一名就读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。

她在市社会福利中心实习接手的第一起个案,是一位八十周岁的帕金森患者。老奶奶说不清楚话,刘佳陪着奶奶坐了一会儿,和奶奶的护理员谈了一个多钟头。

她仔细记录下奶奶的基本状况、平日的喜好、家属等相关信息后,还把安宁疗护的初步方案和社工督导秦芸交流后,打算认认真真地结合专业所学服务好老人。

当刘佳第二天准备充足地来看望奶奶时,她的脚却无法再向前迈动一步。

“你能想象吗,我走进那个房间,走到那个床边,人已经被白布包好了。”一夕之间,奶奶就停止了呼吸,而刘佳还“什么都没有做”。

那段时间,这句话一直在她心里挥之不去,像是一个魔咒。她发了一条朋友圈:我昨天刚见过的奶奶,她今天就去世了。

她的情绪也因此变得低落,工作时常常走神,被突如其来的难过所笼罩。

安宁疗护专业社工团队负责人秦芸发现了刘佳的异常。

秦芸告诉小时新闻记者,有些接触到安宁疗护的社工共情能力特别强,情感卷入度会比较高。“其实是无力感多于恐惧的,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,或者本来能做得更好,这对社工来说是很严重的情感内耗。”

在秦芸的鼓励下,刘佳渐渐地走了出来。“我们不是为了挽回结局而努力的,我们是为了病人过好现在而工作着。”

除了奶奶,刘佳先后负责的9位老人中,有三位在疗护期去世了。其中陪护时间最长的将近一个月。

老人还在的每一天,刘佳都会将陪伴老人的每个小时记录在实习册上,那是一段温暖的生命轨迹。“在给老人建立生命观的同时,我们自己也在重新认识生死。我很喜欢一句话,人生海海,山山而川,不过尔尔(闽南语,意为人生像大海一样,总是起起落落,跨过岁月山河,都将回归宁静。)。死亡这词比较冰冷,我更愿意形容我们的工作是,一种生命影响生命的简单陪伴。”


关闭】 【打印